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

狀態廣告:人際與口碑效益,你的朋友瞭解你

Photobucket
今天試玩了一下狀態廣告,這是藉由在即時通訊軟體(例如MSN)的狀態列擺放廣告主提供的連結,並供自己的聯絡人(朋友)去點擊、參與的一種新興廣告媒介。
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StatusAd(狀態廣告)的網站了解,他們的說明很簡單易懂。

其實我只有試玩一個下午,而且可以選擇的狀態條不多,大約兩、三個左右。沒有召集朋友玩任務條,只有擺狀態條在MSN上、點擊指定衝人氣的連結、每日登入的獎勵,加總起來便有19SA幣,將近台幣兩元。

我使用的是舊版的MSN,無法讓聯絡人直接點擊狀態的網址;但聽說新版是可以的。

總的來說,我覺得這種方式蠻好賺的。在沒甚麼人知道的初期,擺在狀態上的文案和連結會讓我們的聯絡人以為這是「我使用過、我的口碑、我的推薦」的產品,這是一種靠口碑與人際來產生效益的廣告方式。

於是問題來了:一但大家都知道「它只是個廣告」,長期下來是否會形成一種疲乏?「我的口碑其實是假的,我只是想賺廣告費」的輪廓漸漸清楚,於是狀態廣告不再具有口碑特性,只是單純藉由小範圍的人際來打廣告;甚至會讓我的朋友對我留下不甚佳的印象(在我感覺上這是一種半強迫的廣告,人們怎會希望自己的人際生活充斥廣告呢?)。

廣告主可能會問:「如果不再具有口碑效益,那狀態廣告是不是就與一般的輪播廣告一樣了呢?」

其實不然。狀態廣告還有一個很棒的特性--人際。

我是你的朋友,我知道你喜歡吃甚麼、讀甚麼,喜歡哪個歌星、哪個品牌,甚至知道你需要甚麼。
於是我從可用的狀態條中選一個你需要(或適合你)的,將之放在狀態上,再搭配讓你有興趣的文案,等你看到後點擊、參與、認知,甚至產生購買行為;我賺到廣告收益,廣告主也得到一個消費者。

利用人際的特性,讓比廣告主更了解消費者的「朋友」成為行銷的通路,讓「朋友」去幫廣告主更精準的挖掘潛在客戶。這種用什麼餌、釣什麼魚的廣告方式著實誘人,廣告主的每一分錢似乎花得值得,也較其它媒介更能精準找到真正需求的消費者--如果不論諸如廣發訊息請聯絡人點選的作弊方法。

StatusAd另外也提供任務條活動,是需要數個朋友在限定條件下完成的模式。任務條的門檻較高,獎勵也較多,不少是有實質的消費(即廣告主真正賣出產品、獲取利益)才算任務成功。這種方式看來較像推銷員,比分眾廣告曝光更多了人員推銷的步驟。

在直效行銷打著「分眾、客製化」的旗幟下,狀態廣告運用「人際」的力量更有效的貼近目標族群,從更細微卻更緊密的地方把廣告帶進目標客戶的生活裡。目標客戶的需求與背景已不再是資料庫內密密麻麻、冰冷的量化數據,而是昇華為人與人之間有溫度的交往與了解。